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,借助改善医疗服务百日行动的契机,回忆着自己入职两年以来的工作点滴,内心温暖且充满力量。
没参加工作之前,基本上没跟医院打过交道的我甚至不知道就诊流程,只觉得白大褂、各种仪器、消毒水的味道让人感到陌生......将心比心,这应该也是大多数就诊患者来医院之前的心态吧。
记得那是2019年寒冬,一位乡镇来的大娘和家人走散了,她像个孩子一样站在门诊楼大厅门口,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人群,眼神里满是惊慌和无助......看到这一幕,我脑海里竟然浮现出奶奶的身影:她没上过学,不会使用手机,如果她走散了得是多么害怕。“大娘,你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?”我走上前,主动询问。“妮儿来,你能给我拨你大爷的电话不,俺俩一起来的”她看我走过来,一把抓住我的胳膊。询问中得知,大娘没有手机,只记得老伴儿的短号,甚至连在哪里走散的都不知道。我有一刻感到很气馁,这种情况真的没有经历过:“你们来医院是哪里不舒服?”我只能换个思路,大娘说她是和老伴儿来看住院病人的,但是她不知道住的哪个科,更不知道病房在哪里,后来通过她的描述,我把她带到内科病房楼,并在护士的帮助下,成功把她送到了病房内。推开门,她看到老伴儿也在那里,竟然像个孩子一样一下子哭了出来......我怕老人不好意思,悄悄把门带上,回到了自己的志愿者岗位。我正在帮另一位患者挂号,“妮儿来,谢谢你,大娘走啦,哈哈哈哈哈”身后有人调皮的拍了我一下,伴随着爽朗的笑声,我回过身也跟着哈哈笑了起来“大娘,你以后一定要记住家人的电话号码呀......”
这就是能量的传递吧?你在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了别人,他们的感谢、微笑甚至是拥抱都含有无尽的力量,无声的治愈背负着工作、生活压力中禹禹前行的你。
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。大家之所以区别于山川河流飞禽走兽,无不归因于我们是有思想有认知的。也许有极少数人会认为医院职工千余人,在工作中做个“小透明”也挺好,偶尔吐槽,时常消极...出现这种想法非常狭隘,年轻人的肩上应该有清风明月和责任担当。行政后勤科室和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并不多,改善医疗服务表面上和我们没有直接关系,实则不然。首先是有服务患者的意识,带上工作牌,看到患者有需要帮助的地方,你就有随时停下来帮助他们解决的义务;其次,做好后勤工作,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、提升技能进而服务病患;最后,“无规矩不成方圆”,医院文化的建设需要制度的支持,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有效工作,规范医务人员言行举止,为改善医疗环境提供坚实保障。
改善医疗服务,道阻且长,但是只要坚定信念,共克时艰,上下一心齐发力,我们就一定能逆风翻盘,将医院发展成我们希望中的那样。